1950年12月,朝鲜半岛的寒冬中,美军第3步兵师、第7步兵师以及精锐的陆战1师,与韩军第1师在兴南港仓皇集结。这支士气低迷的联军将港口堆积如山的军事物资尽数炸毁,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他们匆忙登上军舰撤离。仅仅十几个小时后,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先锋部队就抵达了港口,战士们望着被炸得面目全非的码头设施和满目疮痍的景象,只能无奈地面对这片废墟。随着美韩军队彻底撤出朝鲜北部地区金财顺,这场令世界震惊的长津湖战役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长津湖遭遇惨败后,曾经夸下海口要让士兵圣诞节前回家的远东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坐立难安。1951年3月,这位骄傲的将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公开表示正在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然而他的核威胁言论刚发表不久,华盛顿方面就迅速解除了他的职务。对于这一戏剧性变化,毛泽东主席仅用三个字就精准概括了事情的本质。
展开剩余79%对麦克阿瑟而言,长津湖战役的失败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在此之前,这位五星上将几乎在朝鲜战场所向披靡。1950年6月,装备精良的朝鲜人民军大举南下,在苏联提供的现代化武器支持下,他们势如破竹,将韩国军队压缩到仅剩不到10%的狭小领土。就在这危急时刻,美国政府授权麦克阿瑟出兵干预朝鲜战局。
麦克阿瑟的军事才能确实令人瞩目。9月15日,他精心策划的仁川登陆战成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这场出其不意的两栖作战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拦腰截断,彻底扭转了战局。登陆成功后,美军机械化部队长驱直入,不仅收复失地,更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此时的麦克阿瑟信心爆棚,在记者会上宣称战争将在三个月内结束,所有联合国军士兵都能回家过圣诞节。当被问及中国可能参战时,他不屑一顾地嘲笑:中国人连坦克都造不出来,除非他们疯了才会来送死。
但现实很快给了麦克阿瑟当头一棒。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东西两线的联合国军同时遭到猛烈打击。尤其是深入北部的美军陆战1师,在长津湖地区陷入志愿军第九兵团15万大军的重重包围,最终靠着强大的空中支援才侥幸突围。
随着东线部队从兴南港撤离,麦克阿瑟圣诞节回家的承诺彻底破灭。恼羞成怒的他试图在西线反攻,却再次被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打得溃不成军。在志愿军的凌厉攻势下,联合国军节节败退,连韩国首都汉城也告失守,麦克阿瑟的部队被迫退守三七线以南。
连续的失败让麦克阿瑟意识到,仅靠常规战争已无法取胜。1951年2月,他给杜鲁门总统提交了一份惊人的作战计划:用B-29轰炸机向中国东北的沈阳、海参崴等城市投掷38枚原子弹,同时在中朝边境用26枚原子弹制造核污染带。麦克阿瑟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使用核武器,10天内就能扭转战局。
然而这份疯狂的计划在白宫引起了激烈争论。杜鲁门及其幕僚们担心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的欧洲盟友更是强烈反对,英国76名工党议员联名上书首相艾德礼,要求阻止美国的核冒险。3月中旬,艾德礼紧急飞往华盛顿,警告杜鲁门使用核武器将导致苏联也打破核禁忌,这是欧洲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就在杜鲁门准备公开宣布放弃核计划时,桀骜不驯的麦克阿瑟却在3月24日的记者会上抢先宣布美国正考虑使用核武器,并声称这将使中朝军队的抵抗失去意义。这番言论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各国在联合国纷纷指责美国企图发动核战争。
麦克阿瑟的擅自行动彻底激怒了杜鲁门。两周后,白宫宣布解除其远东美军司令职务,由李奇微接任。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只能黯然回国。对于这个结局,毛泽东早有预见。当看到麦克阿瑟的核威胁报道时,正在中南海读书的毛主席放下报纸,意味深长地说:原子弹能不能解决战争?不能。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民,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帝国主义看起来可怕,实际上不过是只纸老虎。
《决战朝鲜》这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著作,不仅详细记录了战场细节,更深入分析了当时的国际政治背景。书中收录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历史见证。基于详实的史料研究,这部作品成为历史爱好者了解这段重要时期的绝佳读物。
发布于:天津市启阳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