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本该感受着初到人间的温暖和众星捧月的关怀,却因月嫂的疏忽从护理台高处跌落中金宸大,导致颅内出血,腿部骨折。
月嫂轻描淡写的一句疏忽像是针尖般扎在李女士的心上,本想着找月嫂给宝宝带来专业的呵护,却成为伤害宝宝的罪魁祸首。
母婴行业到底有多乱?高收费却不干人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内
刚出生就遭遇“恶魔”
李女士在生育完后由于自己精力不佳担心照看不好孩子,经过再三的考量和筛查,选择了这家名为妈咪乐母婴护理的月子中心,这家月子中心对外宣称专业,贴心,值得信赖的母婴护理机构,并且价格昂贵。
这家护理中心享有一对一的专业看护,对此李女士也很安心,可直到宝宝29天的时候,李女士在房间休息时,突然听到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李女士瞬间察觉不对,急忙去检查宝宝的情况。
月嫂面对李女士的询问,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表示宝宝自己翻了个身,李女士深表怀疑,当场质问月嫂,二十多天的婴儿怎么可能会自己翻身,就算翻身为何哭得这么撕心裂肺,李女士丝毫不信月嫂的话,坚持要联系领导调查事情原委。
而一旁的宝宝情况也非常不好,脸色苍白也不出声,李女士瞬间崩溃中金宸大,急忙将宝宝送去医院,经过医院的权威诊断,宝宝颅内出血还伴有骨折,需要抢救,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李女士心都要碎了。
证据成谜,责任不清
更令人气愤的是,月嫂一开始并不承认自己的问题,而是将责任归咎到这个不会说话的婴儿身上,直到李女士联系上级领导,另一名月嫂觉得事情难以掩盖,才加以劝导,让涉事月嫂道出真相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行为。
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让一个未满月的婴儿从托管室超过一米的护理平台上摔落,直接导致孩子颅内出血,腿部骨折,伤势骇人,最后还想掩盖真相。
当家属和媒体要求查看事发区域的监控录像时,机构工作人员给出了令人难以接受的解释。他们先说“监控坏了”,接着又改口称“密码忘了”,始终不提供任何视频证据。
这种关键时刻的“巧合”,自然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机构的店长更是直接阻拦媒体记者进入托管室查看现场,使得关键证据的获取难上加难,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机构掩盖事实的猜测。
责任方也在试图推卸,那名涉事护理人员在事故发生后不久便离开了机构,行踪变得不明,机构店长一再强调自己“不是当事人”,试图与此事撇清关系,不承担直接责任。
机构与其法律顾问之间也玩起了“踢皮球”游戏,互相推诿,让赔偿和解决方案遥遥无期,机构甚至表示,护理人员的证件都由个人保管,他们手中没有留存备案,让核实资质和追究责任变得愈发困难。
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给李女士一家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压力,孩子至今仍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每天都有高昂的医疗费用产生,可这些钱到现在还没人来支付,李女士无法探视孩子,只能日夜煎熬,内心充满自责与悔恨。
她曾明确表达,对当初选择这家机构感到无比后悔,直说孩子是“用命换来的”,李女士一度提出50多万元的赔偿要求,这更多是出于对机构长期不作为和推诿塞责的愤怒表达,而非单纯的金额诉求。
普通网友们听到这个赔偿数字,普遍认为50万元远远不够弥补孩子的伤痛,颅内出血对一个婴儿来说是极重的伤害,将来可能留下智力、行动或语言等方面的永久性后遗症,这些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公众对这种黑心商家和失职护理人员感到极度愤怒,强烈要求司法机关严惩,有律师网友指出,如果婴儿伤情鉴定结果最终为重伤,涉事方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这起事件也再次警醒我们,在选择母婴护理服务时,务必加倍谨慎。
保护幼儿,整顿母婴市场
保护幼小生命,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知从何时开始,月子中心成为了潮流,大家一致认为在月子中心,无论是产妇还是幼儿都可以得到更好更专业的照顾,而市场的需求一旦打开,就会有黑心商家的接手。
月子中心已经成为母婴市场的一种趋势,那些准父母在挑选外部护理机构时,务必要擦亮眼睛,仔细考察其资质与口碑,即使有专业机构帮助,也应尽量不让孩子完全脱离自己的视线,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母婴护理机构更应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深刻教训,正视自身责任,建立起透明的服务机制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必须确保提供安全、专业的照顾,面对事故时,展现应有的担当,及时解决问题,而非一味推诿。
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关注并监督母婴护理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力度,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个幼小的生命都能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同时,也要通过法律途径,为受害者讨回真正的公道,重塑行业信任。
启阳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